党群工作

在高度文化自觉中坚定文化自信

 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要坚定文化自信,指出“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、理论自信、制度自信,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”,“文化自信是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”,“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”。当今世界,中华民族最有理由自信。我们的文化自信应建立在高度文化自觉的基础之上。我们所要实现的文化自觉,首先要对本民族文化传统有清醒认识,其次要对外来文化有所了解,再次要在各民族文化自觉的基础上,实现人类文化的新发展。这就是费孝通先生预设的“各美其美,美人之美,美美与共,天下大同”的文化发展格局,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指出的“坚持不忘本来、吸收外来、面向未来”的文化发展原则。立基于文化自觉基础之上的文化自信才更加坚定。

  第一,国强为本。国家强盛是文化自信的底气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:“当今世界,要说哪个政党、哪个国家、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,那中国共产党、中华人民共和国、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。”这种自信的底气源于国家的强盛。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、新中国成立60多年、建党90多年的接续发展,中国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:世界第一制造大国、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、世界第二大经济体、主要对外投资大国、对世界经济发展30%的贡献率……庞大的经济体量和不断提升的综合国力,吸引世界目光“向东看”。中国的发展不仅让13亿多人直接受益,并且通过积极推动对外合作和交流,让世界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“顺风车”、“便车”、“快车”,共享中国发展红利。中国以崭新理念和成功经验解构了“西方中心论”,为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。这就是中国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和根基。

  第二,不忘本来。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它既有的历史和传统,历史和传统是文化延续下去的根和种子,割断历史、抛弃传统的文化就像无根无种的生物体一样,丧失了延续生命的基础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上说:“历史和现实都表明,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,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,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。”对于当今中国来说,绵延5000多年不曾中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、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建设、改革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,“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,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”,已经内化为中华民族的基因,植根在中国人内心,流淌在中国人血液中,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。必须尊重和继承既有的优秀文化传统,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、推陈出新,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。

  第三,吸收外来。任何一种文化都不能像孤岛一样与世隔绝。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折射出国家文化自信的程度。国家越自信,对外文化交流越活跃,民族文化越能得到丰富和发展。汉唐盛世,国富民强,中华文化海纳百川,融摄并蓄,最终奠定了儒、释、道共存互补的文化格局。近代以来,国力衰微、西学东渐,中华文化在自卑与自大的心理间摇摆,文化发展缓慢。如今的中国,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,文化自信重又提升,更加深刻体认到多种文化交流互鉴、吸收外来文化有益滋养的重要性。但在如何吸收外来文化的具体原则问题上,仍需加强自觉。比较、对照、批判、吸收、升华成为吸收外来文化必须遵循的原则。

  第四,面向未来。发现、认识和运用规律是人类才具有的“特长”,对规律的掌握能帮助人类更好地预测未来。随着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文化实践的拓展,我们对文化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,文化自信也更具自觉性:未来中国的文化发展,要坚持立足中国、放眼世界、着眼未来,坚持“既向内看、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,又向外看、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;既向前看、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,又向后看、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”。高度的文化自觉铸就坚定的文化自信:我们有信心为人类文化的繁荣兴盛贡献更多中国元素、中国智慧,为人类和平发展的崇高事业贡献更多中国理念和中国方案。





版权所有 © bwin·必赢线路检测3003(中国)-官方网站